企业文化  /  ENTERPRISE CULTU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主页 > 企业文化 > 百花园 > 文学欣赏 >
汪胄千:遥想团圆佳节
来源: 天津食品集团

中秋,又叫月夕、秋节、八月会、拜月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于三秋之半,是流传于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邻国。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据考证,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指祭拜月亮,自春秋时期,帝王就已开始祭月,随后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逐步传到民间;也有说法认为中秋节是源自古人的“秋报”习俗,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

自唐代开始,“中秋”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北宋年间,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至于明清时期则更加兴盛,到了现在,已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下来,经久不衰。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写下传世诗篇,或是“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的开阔,或是“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的舒朗,或是“中庭月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静谧。当然,更多的还是乡思,历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脉脉情愫,浩如烟海的文史卷帙中存下了难以计数且字字珠玑的华美篇章,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在谁家”、“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不胜枚举。

2006年5月,国务院将中秋节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团圆佳节在法定节假日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让我我们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见上一面早已不成问题,飞机、高铁等交通手段的日趋成熟,“跨越千里来与你相会”成了很平淡的事情。但中秋依然是我们重要的节日,多少在外求学的游子、为事业孤身在外的青年都在这几天,搭乘飞机、火车回到父母家人的身旁,团圆的筵席撤罢,便围坐一起,谈谈工作说说人生,静候月行中天,期待清辉遍布。

初时不觉,工作几年后才有感日月如梭,过了中秋,没多久就是岁末,各项总结工作一旦开启,便是寒来暑往,又多一度春秋,回想过去的大半年,我偶尔也会心生“细思极恐”的感慨,于是暗自追问自己——在过去这段时日的工作中,是否有新的成长?同样的业务是否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长远的未来里,能不能给自己一个越来越好的肯定?这种问题,很少时候敢给自己明确的肯定,然而我却始终明白,只有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在庸碌中老去,把所有期待交付于勤恳的行动,才有可能呈现优秀的业绩。

暑溽稍退,晨起时偶觉清凉,台历册上佳节渐近,恍惚间窗外晚夏的飒飒浓荫与三月暮春草长莺飞的情景竞相交融。期待今年的中秋,明月如盘。

(东方实业  汪胄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