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  ENTERPRISE CULTU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主页 > 企业文化 > 百花园 > 文学欣赏 >
杜玉祥:历史对现实的“猛击一掌”
来源: 天津食品集团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旋律影片,但其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影片则在于影片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作为我国第一部全景展示最真实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段历史的电影作品,为了集中反映这段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影片取得成功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技巧就是真实,这也成为影片的最大特点,通过树叶摘光、熬糊糊、汪老师脚浮肿穿不下鞋、邓颖超给群众送开塞露、瓜菜代窝窝头等细节的刻画,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令人辛酸的历史。 
    影片最让人感到辛酸、感到震惊的是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盆拽面而卖掉了自己的寿材,看到此处让人唏嘘不已。周总理去河北省武安伯延公社调研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末期1962年5月3日,当时中国的人口5.37亿人,世界人口30亿人,一个堂堂占世界人口1/6的大国总理为了吃上一碗拽面却要搭上一副寿材,不仅反映出当时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更说明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看到此处让人欲哭无泪,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为什么共产党执政了13年7个月还发生了这样的历史悲剧,还解决不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六二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反思三年自然灾害时说“我们不能再象这样继续下去了”。私下还对毛主席说“人相食,你我要上史书的”。这场灾难说明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影片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应该讲导演陈力是十分有功力的,不仅具有女性的细腻深沉,而且具有拨开历史迷雾、探讨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胆识,我认为通过影片隐忍婉转的描述,实际上告诉了人们发生三年自然灾害这一历史悲剧的原因。根据苏联斯坦尼斯拉夫表演体系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塑造的规律,影片塑造的郭凤林这个人物是解开谜团的关键。我认为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发人深思的,更是耐人寻味的,集中体现了陈力导演对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原因的隐性探讨与阐释。这部影片引人关注的原因是对于“饥饿”的探讨,而发生在1962年的饥饿明显不同于冯小刚拍摄的《一九四二年》的饥饿,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等等都有本质的区别,而这一切正是由郭凤林这个人物的塑造表现出来的。尽管周总理在伯延公社调研看到老百姓过着吃糠咽菜、食不果腹的困难生活时多次难过、多次检讨,“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向你们道歉,对不起大家”,“我来晚了”,“我这个总理不称职啊”,“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反复启发并鼓励大家讲实情、说真话,但是作为伯延公社当家人的郭凤林却一再地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粉饰太平,极力掩盖事实真相,自己不讲真话,还不让别人讲真话,把他自己认为的平时爱提意见、爱说怪话的“落后分子”全关在公社邮电局的后屋里,对生性耿直的老父亲、伯延第一位共产党员郭百岁封锁周总理来伯延的消息,甚至以自己父亲早已牺牲为借口谎报总理,总理听取汇报时参加人员个个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用鸡蛋、猪肉招待总理谎报伯延没有问题和困难,着急忙慌地盼着总理快离开伯延,组织表演“落子戏”着急给总理开欢送会,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郭凤林所谓的“出于好心”,郭凤林反复说:“毛主席、周总理为了国家大事,已经够糟心了,还惦着伯延的老区人民,还来看我们,伯延这点困难不算事,谁也不能给总理添堵。”那么在郭凤林的眼中什么是给总理“添堵”呢?说真话、讲实情就是“添堵”。说实情、讲实话,就是给领导和国家添堵,这是什么道理?还讲不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讲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简直是颠倒了党和群众的根本关系。 
    郭凤林这个人物的塑造值得人们反复咂摸、回味,是不是能够得出“出于好心但办了坏事”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值得同情可怜?是不是在他的身上还能找到些许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东西?电影塑造的这个人物是真实的,但是绝对是负面的人物。影片塑造的这个形象十分逼真生动,我们现实中大量存在着郭凤林式的人物,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却出于好心,振振有词,假话连篇,而且不惜一切手段,他们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百姓负责;只对领导体贴,不对百姓体贴;只对官位负责,不对身上肩负的责任负责;只对自己负责,拼命压制百姓说真话,不对别人负责,竟离奇地告诉总理亲爹已经牺牲;只对国家和上级全心全意,不对父老乡亲全心全意。这样的人物的存在根本是与我们共产党的宗旨相违背的,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面对特殊历史状态下造成的遗憾,都能敢于面对、敢于承认、敢于担当,主动向群众道歉,为百姓的困难生活感到心焦,因为在总理的心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党没有任何凌驾于人民头上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与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不要我们的党做什么?人民群众能拥护我们吗?我们还能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吗?郭凤林式的人物的所谓好心,决不能看作是对党充满了感情,对领袖充满了爱护,其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做法正是在拆散和瓦解着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与群众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破坏和削弱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正是这种人物的大量存在才导致了我们事业的曲折,导致了人民群众饱经痛苦,这就是影片揭示的导致三年自然灾害最重要的隐性原因,也就是当年刘少奇指出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大量的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的干部为造成的灾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影片给我们的最大教益就是始终不要忘了群众这个存在发展的基础,否则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终极价值的体现。 
    让人佩服的是,影片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用历史照亮了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以说通过对三年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达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这八个字记在命里”的历史自觉,从而教育我们共产党人要永远牢记植根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休戚与共的群众路线,警惕郭凤林式的人物的出现与泛滥,防微杜渐,提高自己的觉悟、修养、水平,充满时代自信,这部影片就是历史对现实的“猛击一掌”。

(奶牛中心 杜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