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小团队 担当大作为
作者:利达粮油
在周边一片荒芜的工地上、在刚刚建成的6栋高大平房仓前、在一座简易的工棚中驻足扎根长达两年之久,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远离市区,背朝大海,简单而冷清的生活,想想就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对利达物流公司的王永春来讲,这早已是一种常态。
2015年初,王永春同志领命带领10名队员来到临港利达粮油基地,负责刚刚建成的6栋高大平房仓入粮设备接收调试和粮食入库压仓任务。初次接触这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于是,王永春就把队员们聚拢到基地建设规划图前,讲解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一系列设施。憧憬未来,队员们心中悠然升腾起一股兴奋与激励,感到了肩负的一种责任。也正是这种责任与担当,使这个团队在此扎下了根。
三月的海边,依然是春寒料峭,冷的伸不出手。
王永春带领大家在寒风中认真地检测、调试着每一台刚刚到来的机器设备,为入粮压仓紧张地忙碌着,做着战前的准备。
进入夏季,入粮压仓进入关键时刻。
王永春带领队员们顶着烈日在40多度的高温中紧张忙碌在作业现场。雨后脚下是十几公分厚的淤泥。为了确保压仓任务按期完成,他带领队员喊着号子一尺一尺地往前推挪着机器。为防止运粮车辆陷入泥中发生事故,他从工地借来厚钢板铺设路面,引导车辆准确停靠,保障了车辆在作业区行驶安全。
雨汛就是命令。
当时新竣工的作业区还没有建成排水系统,进入汛期,为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主动关注着天气预报。雨汛就是命令,每当预报夜间有雨时,他和队员们都会主动地给家里打个电话,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喂,今儿夜里有雨,不回家了”。
---带领小团队,干出大作为。
王永春同志带领队员在临港利达粮油基地储粮作业区一干就是两年多,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团队小而松懈、而不为,而是朝着“大”作为的目标一步步的向前奋进。
---“不怕失败,只怕不想。”
王永春对年轻的保化人员如是说。在科学保粮工作中,王永春发现,由于地处海边,局部温湿度与天气预报的参数差别较大,对粮食的安全储存有着很大影响,单纯依靠天气预报,无法准确指导粮情监测。王永春带领年轻的保管员大胆提出创新想法,买来温湿度计,自行设计研制了大气温湿度监测设施,使保化人员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掌握大气温湿度变化,确保了粮食安全。针对海边大气湿度大腐蚀性强,导致消防器材常常被腐蚀的问题,大家开动脑筋,自主设计了36kg灭火器防护罩,既保护了消防设施的安全有效使用,又做到了整齐美观。
---“团队虽小,但我们也要出’精品’”
在现场管理方面,面对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实际情况,他带领团队科学合理地设计、划分出了车辆停车、设备维修、现场作业和机械摆放“四大功能区”,并设置了指示牌和引导说明牌,使各区位功能更加优化合理,有效地预防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团队管理方面,他以制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全面推行精细化的9S管理模式,要求各类办公用品和工作用品,按其功能和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摆放,做到整齐划一,美观高效。在王永春的带领下,一座简易工棚的临时办公场被他们打造成立了9S管理的“精品”样板间。
---“既然来了,就不后悔”
在一次座谈中王永春发自肺腑地说道。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平日里他每天上班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就有3个多小时,冬日里他顶着星星来,带着月亮回,却从没有一句怨言。赶上工作紧张时,经常是只有上班的点,没有下班的点,遇到粮食紧急调入或调出时,王永春同志经常是昼夜在现场,十几天不回家。尤其是在今年利达粮油公司开展的“大干50天,保安全保市场,践行十九大精神”主题活动中,面对临时接到的粮食粮出库任务,他泰然自若,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带领团队变压力为动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抢时间,争速度,仅用了20余天就完成了春节前粮食出库任务,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