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改革开放40年 天食奋进新时代 >
【践行十九大 奋进新时代——点赞新时代的奋斗者 】——择一事,钟一生的糕点手艺人
来源: 天津食品集团

择一事,钟一生的糕点手艺人

宣传部  杨凤静

56岁的王全喜是桂顺斋糕点食品公司的生产部主任,自1980年进入糕点行业,他已经在糕点生产一线奋斗了38年。都说大雁最美精神,就是对目标坚定不移,一旦展翅高飞,就义无反顾,不离航向,勇往直前。38年糕点行业的奋斗历程,对于王全喜来说就是坚定目标,努力拼搏,用实干书写精彩人生,用匠心成就幸福生活。

传统手艺的传承人

见过王全喜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王师傅的一双“大手”,手指关节粗大、手掌满是细纹,一看就是长期潜心生产一线的老师傅。17岁开始传统中式糕点的制作,从跟着老师傅学习到自己带徒弟,从生产车间到管理岗位,38年来,王全喜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

80、90年代糕点车间设备简陋,很多活儿依靠手工完成,一天下来要把揉面、拌陷、擀皮等工序重复几百上千遍,王全喜从不抱怨辛苦,反而乐在其中。虽然制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看似简单又枯燥,但在他眼里,小工序里都藏着大学问,每一道工序都要踏实认真的做好。在车间里引入现代机械化操作的同时,王全喜在制作糕点的重要环节,坚持采用手工制作,坚持老的工艺传统,保证还原传统糕点美味。“现在新花样的糕点层出不穷,为嘛很多顾客一直喜爱桂顺斋?”王全喜告诉车间的年轻人,“咱们桂顺斋做点心,第一道关就是严把原料关,确保食品安全;其次在制作过程中将老传统体现得淋漓尽致,制作工序以及原材料配比秉承老的传统、老的配方,严格遵照搅面、醒发、裹酥等7——9个工序,一个都不少,用良心作点心,这就是咱们桂顺斋的精神。”传承对于王全喜来说,不仅仅是技艺与味道的传递,也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播。

好学实干的带头人


作为生产部主任,王全喜总是把生产上的事情摆在首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管理细活组时,为了让员工6点上班时就能开始生产,他每天早晨5点10分到厂,提前领料、配料、升炉温,保证每天6点45分第一批点心新鲜出炉。在糕点销售旺季,他提前规划好糕点品种、计算好生产产量、安排好车间生产进度。生产最忙碌的时候,车间的员工经常晚上加班到很晚,他不忍心再留员工进行收尾工作,就自己留到最后把车间整理归纳好,常常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又早早的到了岗位,长此以往,这一坚持就是30余载。王全喜经常说“人这一生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了,我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将桂顺斋产品做好做精,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扎根桂顺斋的奉献者

乘着“一带一路”和十九大的东风,2017年11月8日上午,宁夏桂顺斋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在银川开张纳客。作为桂顺斋的工艺大师,王全喜也被委以重任,同时兼任起了宁夏桂顺斋公司的生产主管。对于56岁的王全喜来说,这项任务是公司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也是自己工作生涯中的巨大挑战。怀着开拓西北市场的信心,带着宣传发扬桂顺斋品牌的使命,他安抚好家人,踏上开往银川的火车。为了保证开业后银川的市民能尝到最正宗的桂顺斋产品,他手把手教银川的徒弟们,一步步示范、一点点要求。创业艰辛,守业更难,为了提高桂顺斋的知名度,迎合宁夏市民的口味,他主动向每位到店的顾客宣传桂顺斋的文化,努力了解每位到店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和建议,在保持桂顺斋传统产品特色的基础上,努力研制新产品、创新新口味,使老品牌在银川焕发了新活力。

宁夏桂顺斋在开业后不久就迎来了春节、元宵节等销售旺季,作为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王全喜以工作为重,节假日仍旧坚守在店,3个多月没有回过家。身在外地,天津的家人便是他心中的牵挂。春节前期独自在家的老伴犯了哮喘,身在银川的他得知此事时便红了眼眶,心中满是内疚。清明节后,他抽空回津,还没在家待一会,便起身去了厂里,跟领导汇报了银川的情况,看看车间里的生产。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王全喜的真实写照,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是他的工作作风,他肩负重托,不辱使命,诠释了敢于担当的精神。择一事,钟一生。王全喜用38年的艰苦奋斗诠释了他对糕点事业的热爱,对桂顺斋的深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桂顺斋,为了热爱的糕点事业,我还要再奋斗几年”。